1、原材料上漲
化肥的主要原材料是煤炭、天然氣、硫磺等,這些原材料價格上漲較大,如煤炭價格同比漲幅在一倍左右,直接導致了化肥價格的上漲。
2、生產減少
受疫情的影響,各地化肥生產企業生產狀態并不非常樂觀,生產總量都有明顯的減少,使得肥料供不應求,市場緊缺,價格上漲。
3、庫存低于往年
今年化肥上半年價格就相對較高,使得一些經銷商和零售商沒有囤肥的意愿,加上農戶需求量較大,使得今年的化肥庫存低于往年,導致價格上漲。
4、需求量大增
去年玉米和小麥價格上漲,激發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,今年各個地區的玉米種植面積均有增加,對于化肥的需求量也較大,對化肥價格有一定影響,導致上漲。
5、國際化肥影響
由于疫情,開工率不高或者停產,國外化肥減少,俄羅斯宣布對氮肥等幾類化肥限制出口,以滿足俄羅斯本國農業的用肥需求。而美國的鉀肥和尿素價格今年以來也上漲了一倍多,據了解尿素在國外的FOB(離岸價)已經到了1000美元/噸的價格,也就是6000元/噸了,這種情況下也帶動了國內化肥的上漲。
近期尿素價格經歷了大起大落,降幅高達500-600元/噸左右,而尿素走低主要有兩個因素,一是煤炭產能增加,價格持續走跌,尿素也跟著下滑;二是秋播已經接近尾聲,購肥需求減少,肥企為了消化庫存,主動降價。
據消息稱,目前煤炭價格保供穩價,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,很難出現大漲大跌現象,原材料價格回落,不處于高位,生產企業開工率增加,化肥價格預計會下跌。復合肥方面,預計隨著下游經銷商冬儲采購開始,局部地區會有上漲可能。而磷酸二銨、硫酸鉀等,國內需求不高,冬儲還沒有開始上量,價格預計維持不變。
總的來說,各地農民購買肥,具有非常強的季節性,而11月各個地區的秋種基本結束,農戶們基本上已不再用肥,只有經銷商年前提前囤貨,需求方面較少,因此從需求方面來說,年前這段時間有一定下跌空間,加上供應減少,化肥價格在年前會有降價的空間。
雖然對于農戶來說,主要關注年后用肥,年后是小麥追肥期,年前價格漲跌無所謂,到年后追肥時,能大幅度下跌就行了。而目前疫情防控的整體趨勢是偏向好轉的,隨著生產企業大幅開工,加上原材料價格下降等,預計明年化肥價格勢必會下跌,大家還是不要太過擔心。